新闻公告
【转】我院客座教授周晓林在心理学高层论坛做主旨报告
发布时间:2021-12-15 11:38
 

BA6I3378

2021年12月4日,北京语言大学心理学院揭牌仪式暨心理学高层论坛在北京语言大学逸夫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周晓林教授应邀出席并在心理学高层论坛做了题为“任务无关选择促进行为表现”的主旨报告,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赵杨教授应邀担任此场报告主持人。

BA6I3357

周晓林教授简介

周晓林,现任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长江学者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名誉院长,浙江师范大学心理与脑科学研究院院长,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主任(2008-201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评议组成员(2009-2020年),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2017-2020年)。1981年9月-1988年7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进行本科与硕士研究生学习,1988年10月-1992年12月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5月-2000年8月先后在伦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剑桥大学(兼职)工作,1998年12月回国至今任职于北京大学。

BA6I3391

周晓林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认知、注意选择与执行控制、决策与神经经济学、社会认知与实验社会心理学;任国内外多家学术刊物副主编或编委,其博士毕业生获得青年长江、青年千人、青年北京学者、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等称号。主持科技部“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基金等20余项科研项目。2015-2020年连续多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周晓林教授报告内容简介

周晓林教授报告的题目为“任务无关选择促进行为表现”,该研究选题来自于一个历史悠久的哲学话题——自由意志论和因果决定论之争,前者认为人类拥有自由意志,能够选择自己的行为,而后者则认为人类的行为早已注定,甚至基因就决定了个体的选择和发展。周晓林教授团队从选择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人类自由意志的操作性定义,即人们根据自身意志还是外部意志做出选择。他们采用“线索-选择-任务”范式,展开了一系列设计精巧的心理学实验,实验结果证明,当个体相信自己能够选择自身行为,并且相信自己的行为能够造成特定结果时,任务无关的自主选择可以促进后续行为表现。根据这一研究结果,研究者认为自由意志论与因果决定论之间是一种调和关系,即自由意志以因果决定论的方式影响人类行为。

现场参会专家、教师和学生对报告内容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报告结束后,大家就报告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院长毛志雄教授就实验任务的难度、试次的数量和任务的时间间隔等实验细节对周晓林教授进行提问;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孙沛教授就任务无关选择促进行为表现的心理过程和认知神经机制与周晓林教授展开讨论;中央财经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孙铃教授向周晓林教授探讨个体的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意义,以及选择与工作记忆的脑机制是否存在重叠等问题;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王国芳教授就研究在亲社会和利他行为中的应用,以及在改造犯罪行为中的积极意义等问题与周晓林教授进行讨论。报告现场气氛活跃,大家都表示受益匪浅。

原文链接“心理学院揭牌仪式暨心理学高层论坛”主旨报告(一):周晓林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心理学院 (blcu.edu.cn)